日前,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开班式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内涵丰富、寓意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最新理论与生动实践的有机结合,深挖这份“精神富矿”,感悟民族复兴“密码”,奏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交响曲。
“中国”体现的是始终立足中国特色、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定信念。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规模巨大、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的社会主义国家全面建设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历史壮举,这意味着14亿人口“一个不能少”“一个也不能掉队”,要整体迈入共同富裕,其艰巨性复杂性可想而知。这就决定了我们没有一成不变的经验可以照搬,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可以套用,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走符合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建设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从更深层次来说,这就必然要求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我们的全部事业都建立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个基础之上,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只有紧紧依靠党的领导才能避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在正确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扬帆远航;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
“式”体现的是始终倡导文明互鉴,推动全球治理的开放态度。“式”,即中国在建设现代化过程中探索出的模式方式,其借鉴吸收了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反过来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典范。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中国式现代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摒弃文明高低论、文明优劣论的傲慢与偏见,兼收并蓄,充分汲取所有人类文明中进步的养分,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闯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道路,我们乐于分享自身经验,为众多希望加快发展同时保持自身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提出了“中国方案”,拓展了人类社会建设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推动人类世界走向更美好明天贡献了“中国力量”。
“现代化”体现的是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的如磐初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们建设现代化的最终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全体人民过上自由而有尊严的生活,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让国家重新站立在世界舞台中央。在中国共产党探索现代化道路上,对人民的深切牵挂一直流淌在血液中,无论是土地革命时期的“打土豪、分田地”,抑或是改革开放时期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突破性转变,还是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我们都始终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式现代化绝不是轻轻松松、敲敲锣打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激发所有中国人民的力量。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也同样需要依靠人民,人民是我们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只有从人民中汲取磅礴力量,我们的斗争才能战无不胜,我们的事业才能一往无前。(罗祯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