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只有牢牢稳住农业“基本盘”,筑牢三农“压舱石”,打好农村工作的三大“战役”,从而夯实好这一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解决好这一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赶考之路上方能步步为赢。
不犹不疑,打好筑牢粮食安全基石的保卫战。从“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到“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再到“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粮食安全可以说是党中央擘画农村工作宏伟蓝图的根本底色,是习总书记念兹在兹的永恒课题。风物长宜放眼量,矛盾越是复杂叠加,形势越是波谲云诡,越要以大局之意识、历史之视野、辩证之智慧厘清发展的破题之处,而粮食安全正是这破题之处。所谓仓廪实而天下安,纵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多变性不断加剧,只有把好粮食安全的“隘口”,方能更多争取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横望国情社情民情的深刻变化,只有守好粮食安全的“饭碗”,方能更好稳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因此,我们必须要以不犹不疑的坚决信心,打好筑牢粮食安全基石的保卫战,以粮食安全的不变应对外部形势的万变。打好粮食安全保卫战,就务必要解决好耕地和种源这两个要害问题。“地”为前提,要让十八亿亩耕地的红线底线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对多占乱占耕地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从严查处;要加快建设高效高产的高标准生态农田,完善优化输水输电等基础配套措施。“种”为关键,要加大优质农作物品种的研发推广,推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全面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从源头处解决增产量、提质量的难题。
不折不扣,打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衔接战。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作为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脱贫攻坚战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作为一场难度极大的“攻城拔寨”,脱贫攻坚战破解了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难题,8年的风雨兼程,8年的拼搏奋斗,换来的是山乡巨变,人民群众生活的焕然一新,也为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以不折不扣的力度,打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衔接战,把这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牢牢巩固好,乡村振兴方能行稳致远。要做好政策的衔接,在尊重当地实际、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现有政策进行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要做好机制的衔接,把脱贫攻坚期内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各项责任、监管、考评、保障机制借鉴应用到乡村振兴上来,积极做好更新与优化;要继续关注重点群体,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和精准化帮扶,促进其稳定就业,增强其脱贫能力。
不遗余力,打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动战。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自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三农”工作的重心就历史性地转移到乡村振兴上。然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和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这就要求我们绝不能因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就产生歇歇脚、松口气的心态。事关民生福祉的提升,事关现代化全局的构建,事关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乡村振兴必然又是一场伴随着巨大困难与挑战的硬仗。因此,我们必须以不遗余力的举措,打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动战。打好制度的主动战,要继续发挥好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制度优势,合理调配好人力、物力等各方面战略资源,汇聚更大力量向乡村倾斜;打好思想的主动战,要充分激活农民的主体意识,激发其建设乡村的内生动力,引导广大农民主动强己强业,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历史洪流之中;打好人才的主动战,恰逢换届之年,新上任的班子成员务必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抓紧提高“三农”工作本领,尽快成为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引领乡村建设的“火车头”,广大“三农”领域的领导干部也应以更高的站位,更饱满的热情、更昂扬的斗志、更扎实的作风,奋力谱写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篇章。(王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