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大督查第一批问题处置结果公布。经监察部审核,辽宁、吉林、安徽、福建、四川、甘肃、青海7省对59名干部在审批、决策和监督等政策执行过程中懒政怠政、失察失职渎职等不作为问题,给予相关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个别违法者受到刑事处理。其中涉及地厅级5人、县处级20人。(8月27日 新华网)
59名领导干部因“不作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甚至刑事处理,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些官员有点冤枉,因为在不少人心目中懒政怠政不过是个作风问题,顶多是个纪律问题,与犯罪扯不上关系。但个人认为,此次国务院大督查第一批问题处置结果并通报这数起典型案例,就是为了突出处理那些对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不力,以及该办不办、推脱责任、玩忽职守等不作为问题,更是给后来者一种警示。
近年来,一些党员干部习惯于平平安安占位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占着位子不干事,拿着工资不出力”“不贪不占,啥也不干”“平时做敲钟和尚,遇事当甩手掌柜”。 正如通报所指出的,“有的地方对明确的任务不抓落实,确定的项目迟迟不开工,下拨的预算内资金不及时支付。该负的责不负,该干的事不干”,满足于“只要不出事,就是最好事”,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更有甚者,牢骚满腹,感叹“时代变了”、“民情变了”,畏惧责任风险不敢作为,害怕利益受损不想作为,心理失衡更不愿作为。
有学者说,“为官不为也是一种腐败”,其实不无道理;事实上,它一方面反映出一些党员干部对执政为民、改进作风的片面认识和消极态度,另一方面也是对责任的亵渎和贪污,对党和政府形象的损害,不仅辜负了人民期待,也耽误了一方的发展。所以,对这样的干部就必须严肃追责。
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在8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上,李克强总理再次强调,“决不能光说不干、‘耍嘴皮子’!中国经济是干出来的,不干,一切都谈不上!”。确实,说一万句空话,还不如干一件实事。
责任成就事业,担当体现境界。所以,整治“为官不为”,一方面,要狠刹“不为”之风。对那些精神不振奋、履职不尽责、工作不落实、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不高的,要重点整治;对在位不在岗、出工不出力、办事慢腾腾、服务冷冰冰等“不为”的,按照党纪政纪规定严肃处理;对浑浑噩噩混日子、敷衍塞责推诿扯皮造成严重后果和不良影响的,则要坚决予以组织调整等。只有通过对“不为”的刚性约束,该教育的教育、该批评的批评、该处理的处理,让“不为”者受到惩戒,从而达到不敢懈怠、不敢渎职、不敢失责目的。
另一方面,整治“为官不为”,还要鼓励“大胆“作为。要纠正党员干部在思想上产生的认知误区,减少其怕触红线的思想负担;要向他们宣传党的宗旨、章程和原则,让他们深入理解,只要是符合中央精神、改革方向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就可以大胆去做;同时,要帮助他们消除畏难情绪,改变其蹑手蹑脚、畏难退缩的工作作风,重塑敢于担当的勇气,鼓励他们以饱满、热情的态度积极投入工作,促使其成为真正成为崇尚实干、勤政务实,胸怀大局有担当、敢于攻坚有拼劲、严守规矩有定力的好干部。
(余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