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新规定和新要求,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在思想认识上的千层巨浪,大家都为之叫好。然而,部分党员干部却经受不住新章、新规的考验而出现了不作为“热反应”,有些甚至在失去自由、无利可图的煎熬下跳槽经商。不管作风建设出现的各类问题如何,作为与不作为仅在党员干部公私间的“一念之差”。
俗话说:“一心为公,一心为私,只在一念之间。”“为官作为”的为民也好,“为官不作为”的为己也罢,从根本上说,都在于党员干部的一念之差。试想,如果入党做官只为了自身的一己之欲:“贪图利益无门就平庸无路,失去自由之身就默默无为”,这种思想你怎么能担当群众发展致富的“领头羊”?的确,党员干部要有克服这种“短见”的认识,我们必须要在作为与不作为之间补足自身的理想信念之钙。
“不作为”就要恪守党的宗旨信念。党的宗旨信念是实现国家富强发展和人民群众经济富裕的根本初衷信念,而作为党员干部,当你在自身岗位每天奔波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的信念?或者说仅仅是为了谋一个好的差事,还是为了图个好名声或者颜面?这些想法没有错,但失去了党的初衷信念。作为党员干部,我们的初衷信念不能丢,丢了就会身心邪念,就会受到惩罚;丢了就会在平庸的道路上迷失正确方向。党员干部唯有把党的理想信念同等地看待自身发展的理想信念,才能克服不作为、慢作为的工作态度,才能在“不作为”的一念间扭转自己的思想源泉。
“有作为”需克服杂念,摒弃不良影响。党风廉政建设的持续加码,使得部分党员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开始变得摇摇欲坠:“认为制度太严工作就没啥盼头、没啥想图了;作风建设太严,我们失去了自由,做好本分就可以,群众工作先放一边”,如此认识,我们要想有所作为也很难。党员干部要想作为,就必须在“作为”面前站稳脚跟,与崇高认识并肩齐行。要想续写党员干部“作为”的新篇章,我们就不能受社会的不良影响所牵制,要有独立的思想认识,把“能作为、有作为”黏贴在自身的岗位职责中,使“作为”成为自身工作的动力。
“作为与不作为”并非是党员干部自身的顽疾,它仅留在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上一念之间。要想真正在“作为”上付诸自己的行动,我们就必须坚守党的宗旨信念,清除自身的各种杂念,把“作为”当成是一种职责,当成是一种信念,努力克服“不作为”问题的衍生。
(新宁县交通运输局彭小罗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