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自身建设 >组工论坛 >浏览文章
群众“哭笑”亦民生
来源:新宁组织部 作者:未知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15年07月02日
 
    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遵义考察,他指出,“群众拥护不拥护是我们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据6月17日人民网)
    总书记这一群众“哭笑观”,看似朴素而实在,寓意却深远,不仅折射出了总书记亲民、爱民、为民的情怀,也折射出其治国理政的民本思想:群众的“哭笑”就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党员干部的为民观。所以,从某种层面上讲,“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就是最实际的民生,因为,制定的政策好不好,政策的执行到不到位,群众最有发言权,群众的“一哭”、“一笑”才是最好的注解。
    一直以来,我们党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永恒核心,把“让群众满意”作为共产党人毕生奋斗的目标。所以,学习和实践总书记的群众“哭笑观”,不仅要领悟其深刻内涵,更要以正在深入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深入群众、认真倾听群众意见,以群众拥护不拥护作为工作评判标准,切实做好服务于群众的各项工作。
    其一,要践行好为民服务根本宗旨,知群众为何“哭”为何“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古人尚且有此胸怀,今天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就更应知民情,察民意,摆正自己与群众“鱼水情”的关系,始终做到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职责,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诚听取人民群众呼声,真实反映人民愿望,真情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真正懂得群众为何“哭”、为何“笑”,只有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的“哭笑”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
    其二,要身体力行为民服务,以实际成效让群众少“哭”多“笑”一方面要增强为民服务本领和能力,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思想,学好同本职工作相关的文化知识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和知识水平。同时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切忌“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摸清掌握到第一手资料,为谋划工作、工作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要出实招、办实事,做好事。无论是制定政策,还是执行政策,都要把群众的利益摆放在首位,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求,用实际行动为群众排忧解难;要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多办利民之事,以真抓实干的行动把权力用来为人民谋福祉,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实在关注民生、善解民忧、谋求民利的具体工作实践中,使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 真正让群众不“哭”,只“笑”。
    其三,要正确对待和行使手中权力,以群众的“哭”“笑”来反思和自醒。实践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正确对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官者不可能把权力带进坟墓,而权力却可以把为官者带进坟墓。权力是把双刃剑,越是权大,越要谨慎,越要按规则、制度用权,做到用权不任性,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为民用权,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哭”“笑”装在心中,反思自己言行和所为,要以群众的“哭”“笑”来自醒自励,在为民服务中展现底色,经受考验,做到“守纪律”、“讲规矩”,把握大节,坚守“底线“,真正做一名信念坚定的“明白人”,表里如一的“老实人”,严守纪律的“规矩人”。
    “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确实,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党来源于人民,更要植根于人民,我们事业的发展依靠人民,更是为了人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所以,广大党员干部就要有亲民、爱民、为民情怀,把群众的喜怒哀乐当做最实实在在的民生,努力把人民的事情办好,把人民的利益发展好、实现好、维护好,为其如此,才能保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成为空话,也为其如此,我们的事业才会更加兴旺,群众才会更加拥护我们。(余达)
 
关闭     打印
联系电话:0739-4829918 联系邮箱:xnzzb4836660@163.com
版权所有:中共新宁县委组织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湘ICP备18003946号-1
COPY RIGHT©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www.xndj.gov.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