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张建国4日下午在发言时说,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到了临门一脚的关键时期,推进改革过程中会伴生很多问题。当张建国说到“银行是弱势群体”时,现场哄堂大笑,包括参加讨论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4日新华社)
从报道来看,这些天,中国建行行长张建国或许已成为网络红人。因为,在两会这种大场面上,发言能引起总理在内的大众哄堂大笑的毕竟不多。当然,张行长“银行是弱势群体”的发言,或有一定的开玩笑因素,但既然能当众说出这样一番话来,足以说明一些国企高管层在某种潜意识里可能真是这么“委屈”。但何以又引起在场人“哄堂大笑”呢?
稍有点经济知识的人都知道,银行系统在我国大多是国企,应该也算是垄断性企业,其在资源上的优势应该说是不言而喻的。银监会去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商业银行净利润超过万亿元大关,达到1.0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775亿元,创历史新高,按此计算,商业银行年平均每天赚得约28.5亿元。相比2010年7637亿元净利润,去年银行净利润增长率达36%,高于去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4%的利润同比增长率。如此之高的利润率,相信谁都会私下里偷着乐。
另外,从行业收入对比来看:有统计表明,国企尤其是垄断国企,在社会层面和社会角色中绝对不属于“弱势”,多年来垄断国企高管薪酬动辄上百万、几百万甚至超千万,即使普通职工也能达到十几万到几十万,是其他行业平均收入的十几倍、几十倍;和普通人的收入比和其他行业比是什么概念?相反,与之相对应的产品和服务却难以令人恭维,“霸道作风”、“收费”和“管理”上的“霸王条款”有目共睹,手续费居高临下、收费民目繁多、存款时常“不翼而飞”……
当然,身为银行行长,为本行业着想和鼓与呼未尝不可,也令人理解;但在这样的现状和现实之下,银行等国企还要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真就应了同老百姓那句话,“没有天理良心”,而剩下的,也只有让与会者、包括总理“哈哈大笑”的“黑色幽默”式回应了。
“两会”是一个给各行各业的代表、委员们提出问题,建言献策的良机,但建言献策不能光想到自己部门的局部利益,而忽视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所以,从某种层度上讲,“银行是弱势群体”其实就是一种“任性”式的娇情,更是一种无病呻吟。当然,这种自我做作式的娇情,只能引起民众的更大不满和嘲讽!(余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