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上的这段话告诉我们,立德,是干部之魂;立功,是干部之责;立言,是干部的之气。这里所说的干部之气,就是指干部身上潜在的一种书香气。这种书香气,应该包括语言文雅,学识博雅,行为儒雅,情趣高雅。有书香气的干部才有人气,才能去影响他人、引导他人、感召他人。我们都应该做个有书香气的党员干部!
一、读书贵在明理。悟自肺腑,非由习染。俗话说:三流的人学习学问,即学习现成的结论,结果虽学问满腹,但却少有智慧;二流的人学习文化,即学习学问背后的东西,结果虽学有所成,但却少有大智慧;一流的人学习智慧,知识是可以普及的,但智慧则不能,它要靠人去悟。只有去悟的人,才会富有大智大慧。《中庸·正思》上说过,“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其味也。”人天天吃东西,但真正能品尝出味道的人却是不多的。读书也是如此,读书可以获取知识,但非明辨不能获得智慧、悟出至理。
二、读书贵在养气。一是志气。“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志,就是志向,就是一个人一生所向往的境界、所追求的理想、所奋斗的目标。没有它,人生就会如无舵之舟漂荡、无衔之马奔逸。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并不重要,关键是他内心是否拥有改变命运的勇气和态度。二是正气。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正,是一种示范、一种精神、一种榜样。我们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就应该养足一身正气,公心对党、公道处事、公正待人。三是廉气。有廉气才有中气,有中气才有底气。我们在面对金钱的诱惑时,必须坚守住底线。
三、读书贵在济世。处世是门大学问。古语说得好,人不可以有“五尽”:权势不可以使尽,福贵不可以享尽,聪明不可以用尽,机关不可以算尽,便宜不可以占尽。无论当官还是做平头百姓,如果以不贪、不欺、不诈、不狂为人生追求,就会永结善缘、赢得尊重、甚至流芳百世。习近平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工作上要大胆,用权上则要谨慎,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这就提醒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常怀畏惧之心,严于律己,谨慎从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干净干事,造福百姓。
四、读书贵在净心。一要有感恩之心。我们要学会感谢父母,是他们将我们养大成人;要学会感谢家人,是他们给了我们一个温馨的港湾;要学会感谢朋友,是他们给了我们理解帮助;要学会感谢组织,是他们给了我们职级待遇;要学会感谢人民,是他们给了我们支持信任。二要有一颗宽容之心。雨果说:“比陆地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胸怀。”这就是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凡成大事者,必定是心胸宽广之人。宽容是一种美德,它能使一个人得到尊重。三要有一颗欣赏之心。常言道,一个有缺口的杯子,换个角度去看,它仍然是圆的。对于人来说,没有欣赏就没有合作,就没有鼓励,也就没有进步。学会欣赏,就不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懂得欣赏,就不会要求“玫瑰花与紫罗兰一样芳香”。欣赏,让我们在生活中成长为仁者,在工作中成长为智者,在情感中成长为爱者。四要有一颗平常之心。孟子说:“养心莫过于寡欲”,培养善良之心最好的方法是减少欲望。苏轼说过: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现实与愿望总有一定差距。所以为人处世有两种心态不可缺少。一种是知足常乐,一种是积极上进。知足常乐是处世的态度,积极上进是做事的态度。只有知足常乐,才能顺其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给自己太大的生活压力;只有积极上进我们的人生才有所追求,工作才有所动力,事业才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