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几天就进入2014年的最后一个月了,各级政府除了忙着进行一年工作的扫尾总结外,还有一个重头戏,那就是年底“突击花钱”。
据媒体报道,10月财政收支情况显示,1至10月,全国财政支出约11.4万亿元,完成预算74.2%;按照年初2014年全国财政支出153037亿元的预算,11月和12月全国财政支出将高达39484亿元,是全年预算的四分之一。专家表示,年末突击花钱的现象,将会再次出现。如何管好“钱袋子”、用好“钱袋子”,成了各级政府应该的当务之急。
完善财政预算制度。《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得编制赤字预算,每年结余直接上交,且下一年的预算将会减少。全国人大按惯例从每年的3月份审批中央财政预算。每年的从财政预算制定、通过到钱拨付到各级财政,耗时数月,财政预算和支出难以实现无缝对接。简化财政预算的决策程序,尽量实现预算与支出的齐头并进;完善财政预算制度,让以制度之篱划定资金使用范围、严格使用程序,让各级部门的钱即使花不完也不敢乱花。
建立健全项目审核制度。由于现行的预算制度缺乏有力监督,部分政府部门在年初预算编制时,虚报不存在的项目或者扩报项目规模,努力让自家的“钱袋子”鼓起来。各级人大应按照《预算法》和相关制度,严格审查项目,挤干项目资金的“水分”,以制度之绳扎紧“钱袋子”,让钱用在人民需求最迫切的地方,而不是岁末的名目繁多却难落实处的各项开支。
总之,只有建立完善的财政预算制度、项目审核制度,以制度之绳扎紧公共财政的“钱袋子”,并积极接受各级监督,才能治理好每逢年末便“突击花钱”的顽疾,实现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新宁县回龙寺镇 伍珏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