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木匠、铁匠、石匠等手艺人。他们是中国人数千年日常生活中须臾不可离的职业,他们以精湛的技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也创造和改变着世界,让一些精品之作世代传承。时至今天,随着科学技术日渐发达,传统工匠慢慢淡出现代人的视野,但他们代表的精益求精、甘于奉献的精神却永不过时。在金石镇政府,就有这样一名具有工匠精神的组工干部,他就是组织干事雷易东。
雷易东是一位瑶山阿哥,他个子不高,黝黑壮实,笑起来憨憨的。自考入乡镇公务员以来,雷易东先后在3个乡镇工作过,一直从事组织干事工作。
像“老黄牛”一样躬耕不倦
乡镇组织干事是一个辛苦活,使命特殊、任务繁重,工作千丝万缕,涉及面广。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任务繁重的时候甚至要通宵达旦,而且这种忙的状态不是一天两天,如果没有点“吃苦”的精神,是难以咬牙坚持下来的。雷易东就是这样一头躬耕不倦的“老黄牛”。他说,在乡镇工作,免不了要加班啊,只不过组织干事加的班相对多一些吧。特别是在村级组织换届工作期间时,他基本上就成了转不停的“陀螺”,白天要下村指导选举,晚上回来后要对各支部上交的资料进行整理存档,审核上报,接着又要准备第二天的选举工作,经常性的要忙到凌晨。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他既要完成日常工作,还要去基层支部指导开展学习活动,晚上,则利用休息时间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给自己充电,增强理论知识功底。
像“拓荒牛”一样进取不息
金石镇由原来金石、白沙、飞仙桥三个乡镇合并而成。组织工作任务之重、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调入金石镇后,面对新形式新局面,雷易东最深的感受就是时间不够用。他负责的是全镇的人事工作,全镇三个办公机关近百余名干部职工,五十多名退休干部,以及十八个站所两百多人,总计近四百人所有的调动、人事调整、工资异动、养老保险核算、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等都是他一个人来完成,这些工作业务性很强,且涉及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丝毫不能出一点差错。雷易东调入后,迅速投入工作,认真了解熟悉全镇的各项情况,虽然是人员异动,但各项工作都是有条不紊的开展。今年编办启动新管理系统,要求核对所有干部职工相关信息,为了完成任务,他不嫌麻烦给干部职工打电话,一项一项进行核实。对退休人员,他经常与镇老年协会班子进行沟通,及时了解退休老干部的思想动态,对涉及退休干部待遇的政策,耐心、细心的进行讲解,得到退休干部的一致好评。白沙片农业站老职工王征高下乡途中摔伤脚,只找了些地方草药敷着,雷易东耐心的劝他,要他去医院照片,结果是骨折,需住院治疗,立马协助他办理了工伤申报手续。为了服务好干部职工,不论天晴下雨,他都在组织部、编办、财政局、人事局等单位来回地忙碌。面对繁重的工作,他没有退缩,而是用“拓荒牛”的精神,去一一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
像“孺子牛”一样奉献不止
雷易东常说:组工干部是党的干部,他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有奉献精神,要比别人多吃些苦。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经常性的加班加点,他没有一丝怨言。今年5月,他的妻子刚产下二胎五天,原本请了陪护假的他在接到镇里扶贫结对帮扶走访通知后,就立马奔赴驻村联点户一户一户走访。他心系群众,乐于奉献,在一次困难党员走访时,得知一名老党员的孙女(孤儿)考上高中,没有钱读书时,他自己每学期捐助200元的同时,并在网上发动好友进行募捐,每年都给她提供6000元的学费。两年来,家庭并不富裕的他累计捐款近6000元,联系爱心资金近十万元,发放爱心衣物五百余件,帮助一些困难党员、群众度过生活难关。今年我县遭遇百年一遇的洪灾,他听从组织安排,防汛期间在水库边连续值守三天三夜,守护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白沙老街的灾后重建工作中,他冒着烈日,和同事们一起踏进泥泞里,疏导灾民情绪,核实灾情,发放爱心物资,安顿灾民。几天下来,自己身上晒脱了一层皮。
多年来,雷易东一直以组工干部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把组工岗位当作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熔炉,他始终对工作充满激情,对事业无限热爱,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把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热爱倾注在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无愧于党和人民赋予组工干部的信任和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