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人民时评:让节日回归本来的意义
来源:新宁组织部 作者:未知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14年09月26日

如果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借助节日而建构的集体记忆中只有寥寥的花钱二字,我们又将如何去锚定自己飘忽不定的身份呢

中国有着古老的文明,自然也有着最浩繁的节日。即将到来的国庆节,属于最重要的政治类节日之一。怎样过国庆节,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过程本身,就是成熟公民自然意识的体现。

世界上的国家几乎都设有国庆日,但的内容因国家历史而各不相同。美国和加拿大的国庆日都是独立日,亦即脱离宗主国英国获得自治权的日子;德国的国庆日为103日,乃是东德与西德在1990年统一的日子;法国的国庆日714日,源于1789年这一天爆发的大革命,这场革命推翻了君主政体。我们的国庆日,则是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与世界各国一样,国庆日是中国人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于庆祝方式,则随时代变迁而变化。在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庆典莫过于天安门广场上的国庆阅兵,新中国成立以来的14次大阅兵,有10次发生于上世纪50年代。而1999年国务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公布,使得黄金周正式出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的国庆方式。而当初为了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波动的黄金周,其消费习惯却成了新的传统。中国人的热钱会在这7天里风雨无阻地拯救世界。在某种意义上,国庆节也就成了集中消费的节日。

尽管我们不能简单认为,放假时间越长就越破坏节日本来的意义,但的确很难想象,通过旅游和消费欢度黄金周的国人,究竟会有多少心思去思索爱国的问题。

阅兵仪式、集体游行和焰火晚会是中外共通的庆祝方式。但相比之下,外国的国庆日还包括很多更有人情味儿的民间活动。比如服饰,很多加拿大人会在国庆日穿着与国旗同款的枫叶服装,用国家的象征将身体包裹;美国人对星条旗的穿戴更是举世闻名,女性甚至会穿星条旗图案的胸衣。2010年美国国庆日,我恰好在加州访学,圣巴巴拉小城的国庆大游行就热闹异常。美国朋友告诉我,除了华盛顿、纽约这些地方的盛大游行会由政府部门协调组织外,大部分地方的国庆游行都是小镇居民的自娱自乐。国庆日虽犹如狂欢日,情绪上却紧扣主旨:爱国。

在中国,尽管一再强调历史内涵,政府组织推出了许多文化活动,但在大众层面,几乎所有节日都被消费所冲淡。圣诞节、万圣节这些无论在现实层面还是精神层面均与中国人毫无关联的舶来节自不待言,就连那些最纯粹的本土民俗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上元节,以及春节,也都被裹上一层浓墨重彩的商业外衣。而这些节日所代表的传统生活方式,却日渐被人遗忘。土生土长的乞巧节,因牛郎织女的传说而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但商业味浓重,真正的文化内涵却被遮蔽。事实上,即使是西方的情人节,也是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意涵的,绝不等于互相赠送鲜花和巧克力这样简单。

将所有节日粗暴地改造为消费主义的仪式,无疑构成了对于文化传统的巨大创伤。如果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借助节日而建构的集体记忆中只有寥寥的花钱二字,我们又将如何去锚定自己飘忽不定的身份呢?

让节日回归其本来的意义,关键在于弱化缺乏文化内涵的消费在节日庆祝方式中扮演的角色。其实,看看美国圣诞和新年的消费狂潮,在花钱过节的问题上,也都大同小异。关键问题是,在国家经济蓬勃发展,以至于文化上的焦虑感也快被市场繁荣掩盖的今天,我们的确需要更多反思。

 

 

关闭     打印
联系电话:0739-4829918 联系邮箱:xnzzb4836660@163.com
版权所有:中共新宁县委组织部 备案/许可证编号:湘ICP备18003946号-1
COPY RIGHT©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www.xndj.gov.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