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愿队伍开展人居环境卫生整治)
走在巡田乡的大街小巷,环境干净整洁,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随处可见,所到之处,只见文明之花遍地开、文明孕育新风貌。近年来,该乡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突出党建引领,推进文明建设,凝聚正能量,用一个个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勾画出一幅幅动人的幸福画卷。
党建引领,上好自上而下的“文明之课”
一是“送春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农村书屋等公共文化场所,积极搭建“板凳”课堂、“田间”课堂、“夜间”课堂等线下平台,组织专家、党员深入农村基层,用“百姓视角”、“百姓语言”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理论宣讲活动,将党的声音、惠民政策送入寻常百姓家。二是抓培训。组织全乡11名党建专干进行业务培训,邀请党政领导、基层党建办主任授课,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今年来,共举办党建专干培训班3期,大大提高党建专干业务素质。三是育新人。发挥乡村学校阵地作用,持续加强青少年理论宣传教育,改革创新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教学模式,深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学校、进课堂。
强化宣传,谱写和谐动人的“文明之曲”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策划宣传主题,根据时间节点,结合重点创建内容(文明校园、单位、村镇、家庭、交通、餐桌、旅游创建,先进典型等),策划文明乡风宣传主题,推动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利用理论宣讲、微宣讲等形式,通过院落会、村微信和谐群、村村响广播等宣传平台,持续开展党的理论政策宣传和科学普及、法律知识、农技知识等学习宣传教育活动,让党的理论传进千家万户,让文明新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加强阵地宣传。通过充分利用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文体广场等场所,采取“广场+功能室”模式,积极搭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活动、体育健身活动功能室,为群众在家门口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提供便利。根据上级公益广告要求,融入当地风土人情,在村委、农村中小学等重要点位批量推进公益广告投放或更新,让公益广告不仅是广告更是乡风文化的展现窗口。三是加强融媒宣传。与“中国网”“湖南日报”“华声在线”等新媒体加强联系合作,以文稿、视频和直播形式对文明创建中特色的活动动态和案例进行报道,提升乡风文明影响力和知名度。今年来,乡风文明建设在中央、省、市级主流媒体发表新闻报道20余条。
深化实践,唱响乡风文明“幸福欢歌”
一是开展文明创建。开展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农村居民思想道德建设。同时通过以家庭教育、家风教育活动和评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婆媳等活动载体,大力宣传中华传统文化、身边好人好事、孝心故事,充分发挥群众身边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崇德向善良好风尚全面形成。二是树立乡风文明。健全各行政村“一约四会”制度,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规范村民议事活动,激发农民群众自我管理的主体意识,以规立德滋养文明乡风。将“勤政廉洁、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邻里互助、清洁乡村”等文明家风融入“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最美志愿者等评比标准,引导村民转变观念,改正不良思想和陈规陋习。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等多种方式潜移默化将文明乡风之声传进千家万户。三是深化文明实践。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阵地,668名村(居)民代表和11支志愿服务队和根据时间节点,围绕基层治理、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等内容,开展“送温暖、送文化、送关爱、送健康和送技能”“五送”服务,开展服务260余次,让志愿服务延伸到千家万户,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实现1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额达112.91万元,实现文明实践活动“出新”更“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