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站在新宁县黄金瑶族乡桃林村粟江边一个小山上望去,随处可见田间的猕猴桃汇成一片绿海。近年来,黄金瑶族乡立足区位优势,强化党建引领,推进转型升级,坚定不移发展现代农业,绿色产业迸发出崭新活力与勃勃生机,从传统的谷物种植到绿色农业,产业发展从“量变”跃入“质变”,村民的“致富碗”越捧越稳。
规划先行,绘就发展蓝图
“黄金好大丘,十年九不收”,这是当地群众口中流传的民谣。为改变这落后的农业种植发展局面,2018年,黄金瑶族乡党委、政府结合辖区自然环境优势,瞄准猕猴桃市场开发潜力,带领全乡村“两委”赴周边县城实地参观考察,经充分调研,听取群众意见,因地制宜,按照“一村一规划、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思路,定下“建一个基地、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发展规划。2019年,逐步完成土地流转、集体经济场建设,分片种植加快推进;2020年大力推进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基地为中心轴,带动群众种植,迅速发展壮大,农户入园务工,产业带富能力不断增强;2021年初挂果,“翠玉”等品种硕果喜人,滋味甘甜,香淳可口,年产量达20万余斤;2022年乡党委坚持早谋划、高标准部署,切实抓实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以猕猴桃种植、梅花鹿养殖作为全乡主打产业,以“五个到户”工作为抓手,开展上门走访,调研座谈、在原有基础上群众通过反租倒包、土地流转等模式,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打造特色品牌,增强产业活力,为助力乡村振兴一体化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据统计,2022年全乡将新扩面积1000多亩。
产业联合,健全利益联结机制
为发挥农业产业化引领作用,通过桃林、黄茶等村种植大户典型带动,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为依托,构建利益联建机制纽带。为全力保障猕猴桃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乡党委政府、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采取“支部+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村党支部牵头加快支持村内土地流转,充分发挥“一村一会”带动作用,成立猕猴桃种植合作社,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加强猕猴桃种植专家的沟通联系,从配方施肥、科学修剪、病虫防治等方面入手,组织开展各类相关培训20余次,强力打造瑶乡“绿色”品牌。为防止果多滞销伤农,乡党委、政府积极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和修建冷库,培植猕猴桃深加工企业,解决果农后顾之忧,为果农保好航、护好驾。
一颗小小猕猴桃,掩藏致富路
在黄金瑶族乡猕猴桃基地上,绿叶掩映,一座座白色的架子点缀其中分外显眼,这里是瑶乡猕猴桃示范基地—桃林村。陈立乾曾是桃林村的困难户,是被猕猴桃产业“富”起来的代表。2015年,他远离家乡到广东务工,“那个时候家里种些水稻,一年的粮食都不够半年吃,不出去没办法嘛。”2018年,得知黄金乡党委政府发展猕猴桃产业的消息,他毅然放弃优厚工薪回到村内,通过外地考察和自己书本学习,慢慢摸索出自己的经验,撑握剪枝、浇水、除虫技术,并逐渐扩大承包范围。现在,他不仅管着自己的果园,还经常被请去向周边的乡镇村一些想要种植的农户们传授技术和经验。提及近些年身边的变化,陈立乾笑着说,“在家里更自由,赚得也更多,现在就是大家都富起来,楼房、小汽车都有了。”
如今黄金瑶族乡的猕猴桃成了富民的代名词。种植户们的猕猴桃,不仅有乡里引进的企业进行保底收购,还有许多果商慕名而来采买。该乡党委书记介绍,“以前一斤才3元左右,现在平均售价已经达到了8元,我们的‘翠玉’猕猴桃不仅在附近各县超市、市民中畅销,还远销到全国各大城市,我们不但要把产业做强,还要打造成集观光、采摘、餐饮、休闲为一体现化农业旅游观光”。(李良钦 张吉千)